|
浅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来源:中国消防在线
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,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量越来越多、规模越来越大,导致社会消防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、越来越复杂,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的单位越来越多。重点单位火灾要么不发生,发生必然损失惨重。因此,做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。 一、当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现状 射阳全县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从2000年的18家剧增至2014年的148家,且大型场所越来越多、综合建筑越来越多、高层建筑越来越多、管理难度越来越大。 一是消防设施不能保持完好有效。 消防设施不能保持完好有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。1、先天配置不足。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:一是这类重点单位成立于《消防法》出台之前,企业没有办理消防审批手续,直接上马,导致存在很多先天性的消防安全隐患,该配置的消防设施一样没有,后天整改难度很大,只能配置一些室外消火栓、灭火器之类的消防器材以防万一。二是这类重点单位是“政府工程”,属于政府招商引资项目,为了尽快投产达效,政府大包大揽,承诺让企业先上项目后补手续。结果企业上马后便不愿再“费钱费力”办理手续了。2、后期管理不善。这类重点单位成立于《消防法》出台之后,单位申报并通过了消防审批,配置了相关的消防设施器材,但是由于后期没有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,导致原有的消防设施器材逐渐损坏甚至丢失。 二是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健全。 制度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行的保证,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也不例外。但很多企业管理人“重经营轻安全”,一门心思扑在生产上,没有完善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,比如日常的防火巡查、检查制度、人员值班管理制度、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、消防月报表制度等要么没有,要么形同虚设。 三是“习惯性”违法行为依然较多。 “习惯性”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目前在各类重点单位中都普遍存在。单位为了管理方便,“习惯性”将安全出口锁闭,为了省电省水,擅自关闭自动消防设施,导致室内消火栓无水,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能联动,还有诸如占用疏散通道、消防车道,违规出摊经营等“习惯性”违法行为,都给公共消防安全工作埋下了极大的隐患。以笔者所在的射阳县为例,太阳城和南苑招商场这类“习惯性”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尤为突出。 四是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更换频繁。 一些重点单位由于人员流动性大,员工更换频繁,导致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也是一年几换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,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,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培训方能胜任。但好多单位往往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一年能换好几个,往往是还没熟悉工作便已辞职去人或是调任他职了。也有些单位借口人手紧缺,让一些不懂电脑操作、甚至不太识字的大爷大妈担任消防安全管理人,这样的单位不出安全事故纯属侥幸。 二、加强重点单位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重点单位的管理和督查。 要加大对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。按规定消防部门对辖区重点单位每年至少检查两次。其实,对于不把消防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的部分重点单位来说,一年检查两次真的太少。问题是消防部队人少事多,以射阳县为例,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有148家,6名监督员,一年检查两次就是平均每人50家。加之还有其他各类监督检查、火灾调查、举报投诉检查,任务十分繁重。因此,消防部门在强化消防监督管理的同时,要注意运用各种强制手段和法律手段提高重点单位自身的主体意识,如建立火灾隐患长效监督机制、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机制、火灾隐患举报奖励机制等,以此促进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变“要我做”为“我要做”。 二是强化重点单位“户籍化”管理。 消防部门和辖区派出所要定期对重点单位“户籍化”管理数据的录入情况进行上门督查,将重点单位“户籍化”管理工作纳入重点单位考评,通过此举促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工作的常态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,提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管理水平。 三是强化重点单位“四个能力”培训。 消防安全“四个能力”是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、扑救初起火灾能力、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、消防宣传教育能力。任何火灾都是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,如果重点单位每一位员工都学会了消防安全“四个能力”建设工作,并能按规定每日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,那么即使发生火灾,也能及时发现并及时组织人员扑救,从而避免火灾扩大和损失扩大。 四是强化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宣传工作。 消防安全工作“说一千,道一万,都不如从源头上做好防范”。因此,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必不可少。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,讲安全的整体氛围不浓,是一件很危险的事。消防安全宣传工作要日日讲、日日做,要在单位重点部位张贴消防安全宣传画和警示标语,要定期组织开展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和灭火疏散演练。消防安全宣传工作不怕狂轰滥炸,要通过密集的宣传让每一位员工牢记消防安全常识,要让消防安全意识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头脑,直至成为本能。 总之,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非一日之功,这项工作没有捷径,必须持之以恒,必须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。只有坚持不懈,始终把握住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这个责任主体,建立长效机制,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,确保单位各项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运行,才能有效提高单位的抵御火灾的整体能力。(姜利文) 时间: 2014-04-04 |